阳谷县海会寺暂停开放 实行“双暂停” 启事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21-01-13分类:新闻动态浏览:9评论:0
阳谷海会寺启事
阳谷海会寺,是“运河文化项链上的璀璨明珠”“华北五大寺院”之一的著名佛教寺院, 坐落在 江北水城聊城的东南部,阳谷阿城镇。明清之际,由于漕运发达,阿城曾是历史上著名的 运河古都。
阳谷县海会寺暂停开放 实行“双暂停”启事
为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工作,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按照主管部门要求,本寺 从1月9日起暂停开放,重新开放时间待定。望诸游人香客理解配合。
海会寺客堂
2021年1月9日
据记载,清康熙四十八年,东阿海会庵僧人隆性法师从金陵募造三尊大佛,用大船沿京杭运河北上,至阿城镇,船竟停泊不前,动用数百人也无法拉动。隆性法师与当信众认为,这是佛祖显灵,要安居于此,于是便将大佛请下舟船,安奉于镇上的财神庙内。因财神庙异地另建,隆性法师便依原本修行的寺名,将财神庙改为“海会寺”。
后,海会寺僧人元衡法师募集资金,将财神庙由三间扩建为五间,改建成大雄宝殿。
又经过数辈僧人努力,海会寺逐步形成了占地近百亩,拥有殿堂、僧房、楼阁200余间,各种佛像500余尊,“殿宇巍峨、楼阁连亘”的建筑群。相传,乾隆六次下江南,曾多次来此游览。大雄宝殿院前的石碑,即是乾隆亲笔所写。
海会寺的主体建筑由山门、天王殿、千佛殿、大雄宝殿、东西配殿、钟鼓楼、方丈阁、大悲阁组成。
另外,由于漕运发达,阿城镇不仅是经济富足之地,亦是文化交汇之所。佛教文化、商业文化、儒家文化在此得到充分的地融合贯通。在这种多元文化的影响下,海会寺的主体建筑在传统寺院格局的基础上,左右分别增设了运司会馆和刘公祠两部分。
运司会馆在海会寺西侧,原为元代盐运司(管理运河盐务的机构),后废弃。乾隆十三年,山西和阿城商人捐资改建为会馆,因此又称“山西会馆”。
大门前有几十米长的大影壁,大门西侧便门上,分嵌着两块方石,上边用阴文镌刻着“运司会馆”四字。门洞上有戏楼,民谚有:“运司会馆大戏楼,雕梁画栋真风流。扇面看台分上下,入楼好比画中游。”该戏楼既是供大商贵宾看戏所用,又是山西籍商人集会的场所。跨越大过厅进入后院,就是关帝庙,也叫春秋阁,内供关公塑像,东西配殿分别供奉关平、周仓。建筑技法精湛,大殿柱础雕刻精细传神,木构件制作精巧,彩绘流畅生动,堪称国宝。2006年运司会馆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中国京杭大运河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海会知己今犹在,
堂前只渡有缘人。
愿:奔走相告,广为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