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扶贫成效】河北镇:贫困村“抱团”突围 致富路越走越宽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21-01-05分类:山西头条浏览:3评论:0
全文字数:1208字
悦读时长:约4分钟
八村拧成一股绳
握拳出击奔小康
河北镇:
贫困村“抱团”突围 致富路越走越宽
为了实现连片深度贫困村的脱贫“突围”,阳城县河北镇将贫困村牢牢抱成团,变“单兵作战”为“握拳出击”,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和旅游业,奔出了红红火火的致富路。
“一天也能下个四五百斤,我心里也很高兴。”阳城县土孟村村民原晋霞说。
原晋霞所在的河北镇,地处阳城县南部山区,山大沟深,土地分散,无法机械化耕种,农业种植结构散、小、杂,形不成规模效益,农业基础差,贫困人口占到了全县的三分之一。
“像这样大的地块,在河北镇都非常少,很多地方(一亩地)就几十块地,最小的地块,连大一点的耕牛都进不去。”阳城县河北镇党委书记刘王锋说。
为此,河北镇多方考察、试种,最终确定了适合本地土壤的旱地西红柿,率先将符合条件的土孟、河北、向阳坡等八个贫困村、涉贫村捆绑在一起,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建起了550亩的旱地西红柿种植产业园。
“我们产业园无偿给他们提供苗木,提供化肥,无偿地提供技术,负责给他们回收,所以老百姓当然就放心了。”河北镇产业办负责人邢建龙说。
“今年我们的西红柿又大又甜,我们已经看到了希望、看到了丰收,我们心里特别高兴。”河北村贫困户崔天胜说。
河北村的吴富民,几年前因病致贫。家门口建起了大棚,他便通过培训,成了园区的技术负责人,一个月的工资有3500元。
“我有很了很大的成就感,身体好了以后我能创业,不需要政府扶持,心里很高兴啊。”河北村村民吴富民说。
打破了“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八个村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爆发出了“拳头之力”。今年,河北镇的旱地西红柿产量预计将达到600多万斤,解决就业350多户,其中,贫困户240户。不仅如此,为了延长产业链,河北镇还建起了西红柿酱加工厂,来自北京、上海、郑州、西安等地的订单已经提前签订,预计今年的产量将达到200万瓶。
“下一步,我们要发展1000亩以上的旱地西红柿种植,我们的旱地西红柿酱将达到年产1000万瓶以上,将带动我们周边8个乡村的农户,户均增收2000元。”阳城县河北村第一书记叶拽说。
八个村“抱团”闯出了一条致富路。河北镇又开始新的尝试,让全镇20个贫困村、涉贫村形成“大抱团”,全力发展小杂粮、红薯粉条、生猪养殖、中药材、生态旅游等产业。
“我们要通过有效的组织,把他们组织起来,让他们实现抱团发展,从而实现共同富裕。”阳城县河北镇党委书记刘王锋说。
2019年,河北镇9个扶贫产业项目实现了销售收入184.9万元。目前,全镇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由过去的不到4000元增长至了15000多元。
这是
来源 | 网信晋城
编辑 | 张燕翔
- 上一篇:山西消防人员就医有绿色通道
- 下一篇:『媛媛话环保』第561讲:啥是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