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札记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21-01-04分类:新闻动态浏览:7评论:0
2019年10月31日,南京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学之都”,成为中国唯一获此称号的城市。
南京获此殊荣,可谓实至名归,博大精深的南京文化,是与它的深远历史相伴形成的,给我们这座城市留下了丰盛的遗产,包括遗迹、文物、诗歌、成语、神话故事等,亦成为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著名文学家胡小石先生说过,南京,是一座名副其实的“诗国”。
2020年10月开始,群学书院启动了“跟着诗词游南京”系列深度文化行走活动,由南京知名文旅专家,南京故事讲述者袁幼平带队,以“诗国南京”历史上的经典名篇为线索,分别沿着南京城具有深度文化底蕴的人文线路进行探访,同时邀请著名学者、诗人进行有关诗词传统、人文精神与南京文化的系列讲座,以期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和热爱这座中国唯一“世界文学之都”。
本文为12月20日第十三场活动的行走札记,作者王小芳。
寻觅六朝遗迹,解读魏晋风流
文 | 王小芳(小芳健康网主编)
图 | 刘秋琥
自1980年参军来到南京,六朝或是十朝的字眼经常出现在我40年的生活里,忙忙碌碌的工作让我无暇顾及甚至品味厚重的历史文化,直到今年退休。换了一种心境,尤其是遭遇2020疫情新常态,立马对自己的上半生有了一些反思,多了很多生命的感悟,了解南京文化自然也提到了议事日程。
生活在南京很有福气的。记得从2015年开始,书香南京阅读办公室简称阅读办带领我们开展各种主题读书会,“小芳健康网”牵头的养生读书会就在其中。我们共读经典名著还收到过南京出版社总编卢海鸣先生有关南京历史的赠书,也爱上“读书加行走”的方式。
读书会期间,结识群学书院陆远先生,他们开展走读南京已经坚持了很长一段时间,“行走六朝”是2020年的收官之作,南京金陵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赵步阳教授同行。26号周六,久违的冬日阳光温暖地洒在我们的身上,也照射在300年前散落在田间地头的石刻上。
这些石刻,和我经常去中山路看见的“石像”一样,常常,我会和它们对话,“嘿,你们好吗?你们辛苦啦”,人类一代又一代,但这些石刻虽经风吹雨打却依然屹立,令人敬畏,他们有“石狮”有“辟邪”有“麒麟”有“石柱”等等,欲说前朝尚张口,石兽苍凉雕夕照中。这些石刻细节之处叹为观止,我不禁和上个月前往山西看过的《云冈石窟》联想起来,当地导游晓明哥在凛冽的寒风中,带着我们一间一间的看过来讲清楚,加深了我们对祖国宝贵文物的了解。
自称为“老导游”的袁幼平,留着花白的山羊胡子,20多年之前开始看六朝,说起六朝如数家珍,在南京很有名气。《六朝如梦鸟空啼》,他的讲解,彻底改变了我对辟邪的印象,不单纯是只进不出的招财,开车进出中山门对辟邪都会多看一眼。栖霞山的舍利塔,八副图画描绘了佛陀从出生到涅槃,栩栩如生,刻骨铭心。我站在石刻边上,仿佛听见古老的吟唱,这是天籁之音,使心灵滋养。
行走的过程很有趣,微信红包抢中最小者得书。我抽到了薛冰老师所著的《漂泊在故乡》,读书会好友南京出版社谢光锋主任曾经对我说过,了解南京,薛老师是他的榜样,我决定将这本书认真看完之后转送给谢老师。读书加行走,有了书,行走就有了方向。
行走六朝,300年41个皇帝,帝王侯相,名字不重要,资深导游袁幼平反复强调这句话。近些年撤区并区,南京白下区和下关区,成为一代人的记忆。行走南京读懂南京,感谢书香南京,感谢群学书院,用读书加行走,帮助我们串联起南京专属的文化之都哲学政治历史。
▽
- 上一篇:2021年的开始,太原食品街突然火了!
- 下一篇:祝贺!榆次这家景区荣升4A级